top of page

2016_陳東升。臺灣科技產業與技術研究的「自我後進化」之探討 。 知識臺灣:臺灣理論的可能性 (ISBN 9789863443346)。台北:麥田。 (英文版發表在 East Asian Science, Technology and Society, 9:381-396.)




知識臺灣: 臺灣理論的可能性


作者:

梅家玲/ 陳東升/ 呂紹理/ 陳瑞麟/ 史書美/ 湯志傑/ 廖朝陽/ 蕭立君/ 李鴻瓊/ 廖咸浩


出版社:麥田出版社

出版日期:2016/06/09

ISBN13 / 9789863443346

ISBN10 / 9863443344

頁數 / 472

裝訂 / 平裝

語言 / 中文/繁體

尺寸 / 21X14.8CM





書籍簡介

跨領域學者對話、激盪,在非歐洲中心的架構下,以從臺灣的特殊性出發,探討「臺灣理論」建構的可能性。提出尋找「臺灣理論」的初步嘗試,希望能抛磗引玉,引發更多學界朋友們的關心。我們初步的結論是:臺灣為世界的一部分,因此,臺灣理論也就是世界的一部分,而且在非歐洲中心的大架構下,以臺灣為出發點的理論思維離不開臺灣的特殊性,也正是基於此一特殊性,才能成為有關世界的理論思維。未來我們將以此認知為基礎,進一步發展知識臺灣的探討。


本書源自一群關心臺灣知識理論建構及發展的學者之集思廣益。學者們來自不同領域,共同組織「知識臺灣」學群工作坊,以各自的專長及知識經驗,彼此的對話、激盪,尋找「臺灣理論」的可能性。本論文集即為其首次成果發表結集。



書籍目錄

序言

可以有臺灣理論嗎?如何可能? 陳瑞麟

理論臺灣初論 史書美

現代性的實驗室:從多元現代性的觀點詮釋臺灣在世界史的意義之嘗試 湯志傑

理論與虛空 廖朝陽

批評的常識/常識的批評:理論、常識與改革 蕭立君

臨界臺灣:阿岡本、佛教與《海角七號》的範例 李鴻瓊

華人海洋與臺灣:海盜、另類現代性、「後中國」動能 廖咸浩

學院教育與知識生產:以《中外文學》的中國/臺灣文學研究為例 梅家玲

臺灣科技產業與技術研究的「自我後進化」之探討 陳東升

從螟蛉到螟害:近代臺灣的農業蟲害及其防治 呂紹理

附錄:知識臺灣學群宣言草案

Contact Info

  • TEL | +886-2-3366-1263

  • Email | dschen@ntu.edu.tw

  • Assistant| dschen.assist@gmail.com

  • Address | Department of Sociology,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,
    No. 1, Roosevelt Rd. sec 4., Taipei City, 106319, Taiwan
    (R.O.C.)

  • 106319 台北市羅斯福路四段一號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系416室

    版權所有Copyright ©2024 Dung-sheng Chen All Right Reserved

    bottom of page